第883章 972金价_隆万盛世
久久小说网 > 隆万盛世 > 第883章 972金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83章 972金价

  “叔大兄,现在朝廷困局非一朝一夕能解决,只能增收节支再无它法。

  叔大兄那篇《生财有大道》我也拜读过,‘盖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

  可惜,朝廷支用太多,根本无法做到结余,为此只能想方设法将应收之财尽收。

  以善贷看来,这宝钞抵税就是可以彻底放弃的。

  当初太祖发现宝钞,主要还是我大明铜料不足之故,印制宝钞方便民间流通,至于之后,那是后话。

  当今虽铜料依旧紧缺,可适才和卿所言却让我眼前一亮,如今海外白银涌入,朝廷制钱,似是可以以银制钱。”

  魏广德所说银钱,可不是这个时候大明流通的银子和制钱,而是打算直接在大明制作银元。

  这些银锭制成银币再发出去,市面上禁止银锭交易,全部改用银元。

  魏广德看出张居正的犹豫,于是继续说道。

  良久,张居正才又说道。

  知道这些,主要就是因为魏广德的商船可是一直在偷偷从事和倭国的交易,金价在倭国更高,大约是十两白银的价格。

  有如此巨大的白银流入,魏广德当然觉得大明应该摈弃过去对白银交易不管不问的模式,应该开始以白银铸钱做为法定货币。

  这时候热钱的涌出,也就是白银流出,对明朝经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让明朝中后期的经济直接跌入了通货紧缩。

  甚至在将来,还可以考虑朝廷收拢黄金发行金元。

  其实关于一条鞭法,张居正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赋依旧按照明初制定规矩,征收实物赋税,役则收银钱,由官府募集劳力去做,把农民留在田间地头,不再奔赴去服徭役。

  “全部折银?”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的路上,魏广德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路过吕调阳值房时,魏广德才猛然醒悟过来自己遗漏的是什么。

  他记得好像大明就是在万历朝开始白银化,实质上就是银本位制,所有财税支出都是以白银量化,无疑这就是最好的,把中国货币体系固定下来的时机。

  至于民间接不接受,就如同当初老朱的政策一样,禁止金银铜钱交易,只准使用宝钞,现在变成禁止民间金银私自交易,只准使用银元。

  张居正此时陷入思考,这对大明朝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于是魏广德笑道:“适才我所言,不过是因为听到和卿之言所想,有些以前也曾想过,只是在和卿说起后才融会贯通。

  随着月港开关,白银流入明朝的数量巨大,而且速度太快,不可避免地导致物价上涨,然后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白银价格开始出现下跌。

  在白银需求量暴涨的时候,欧洲人在美洲大陆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银矿,白银产量的增加也刺激了冶炼技术的提升,欧洲铸造的银币损耗更小,造型更加精美,纯度也更高。

  “以八九成银参杂铜制作银币,以法令形式推行下去.办法虽好,可朝廷手里白银还是太缺了,太仓存银不过百万两,即便是内廷,估计也不过这个数额。”

  “其实我担心的,还是市面上白银不足,这也是只在江西、南直隶试行,而没有推行天下的原因。”

  在魏广德设想中,大明铸造的银元可以选用八、九成银,剩余原料用铜铸造,这样铸币费用和朝廷赚的钱就出来了。

  魏广德不知道这个时候大明朝有多少黄金和白银,这个数据实在难以估算,但是他却知道,隆庆开海后,全球白银大量流入大明,据说总额超过数亿两之多。

  不指望全部折银,只要有一部份折银就足够工部忙活了。

  “一条鞭法若要推行天下,早晚也要到这一步,那就是折银,否则如何实施?”

  明朝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复杂的,明朝早期使用过纸币,后来用铜钱,之后银子也成为了流通货币,这一复杂的转变,与全球白银的产量增加有着密切关系。

  据我所知,朝廷每年所收实物,因保管不当造成损失也不小,不若留够必须之粮和一部分预备赈灾粮外,全部折银抵京,这样也能增加白银收入。”

  铜料运回国大多被用来铸造铜钱,白银除了购买商品外就是被兑换成黄金,制作成各种精美饰品再出口倭国换取更多的白银。

  现在大量白银流入,其实对夷人来说就是把低贱的白银拿到大明购买商品。

  在大明商品畅销全球的背景下,巨额白银流入自然不会有问题,恰恰相反,白银流入一开始会激活大明经济,但是在后期会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

  魏广德马上就说道,“实物也以保够漕粮及其他必须之粮外,如果可以俱折银。

  是的,其实以前魏广德就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只是没有深思过,那就是大明现在的金价是六、七两白银,但魏广德记得明初时,金价应该是四、五两银子。

  另外还可以发行更小额的,如一钱、五钱等小额银币,按照大明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兑换比,一钱银子是七十文,这样也可以弥补铜钱不足的问题。

  张居正在心动之余,很快就想到了推动此法虽然有诸多好处,特别是解决朝廷财政难题,可是要考虑到具体实施过程,就有些难题很难破解。

  魏广德也感觉到现在就在大明搞银本位还有些超前,至少在张居正没有看到民间大量白银流通之前,怕是没有底气搞这一套,于是干脆说道。

  制币所获利益,按照魏广德计算,倒真是可以弥补朝廷亏空。

  实际上后世学者也有观点认为,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是与这一时期全球化经济有关。

  随着全球历史的不断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大航海时代到来,明朝已经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加入了全球化的经济贸易当中。

  美洲的大量白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然后铸造成银币,再马不停蹄地从欧洲运往东方的中国,用来购买明朝的各种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比如瓷器、丝绸等。

  “变化太大了,怕要召集部议。”

  魏广德把自己的设想在张居正面前婉婉道来,张居正也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面专心思考。

  所以,明朝因为一场金融危机,引发了整个社会的系统性经济危机,由此导致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危机,比如贪污腐败,增加民间税收,引发农民起义等等,从而引发了王朝的覆灭。

  原则上把大明的黄金运到倭国,可以换到更多的白银。

  当时全球贸易大多以白银为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对白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也包括明朝。

  至于投放出去,其实也很简单,官员的官俸、军饷等等。

  宋朝时也曾因为铜料不足而出现朝廷发行的铁钱,这些其实都说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钱币受到材料供应制约而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他这么做其实也埋藏下巨大的隐患,其根本就是大明自产白银和铜料不足,完全靠从外部输入。

  而且,魏广德依稀记得,好像后世民国那会儿一开始推行银本位后,好像就因为对岸美国的白银政策变化,导致大量银元外流,最后不得不放弃银元发行法币。

  好像自己也得好好捋捋这其中关系,经过张居正的谨慎以对,魏广德也反应过来,好像自己还真是操切了。

  在隆庆年间,白银在大明还比较稀缺,所以价值较高。

  张居正闻言只是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此事。

  说白了,白银在朝廷手里一进一出,朝廷就可以获得两三成的利益,这对陷入财政困窘局面的明廷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

  通过铸币,可增收一、二百万两之多,足以弥补当前财政亏空了。”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明朝爆发了一场由白银引发的经济危机。

  朝廷铸造银元之事,叔大兄可再想想,我们有机会再讨论,如何?”

  直到明朝的白银价格与海外市场持平,甚至低于海外市场后,那些“套汇”的商人觉得已经无利可图,明朝的白银就开始大量外流,这就相当于大量热钱涌出市场。

  “江西、南直隶推行一条鞭法,除了实物俱折银,若全国各布政使司皆如此,朝廷每年收入白银怕不下千万两。

  金银价格的变化,让魏广德悚然而惊。

  宋元明之所以转而发现纸钞,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铜料不足,之前各朝都没有达到这个时代的商业繁华程度,所以少量铜钱也能满足商品流通需要,而且前朝对于大宗商品交易,还会使用布帛作为支付媒介。

  虽然他不认为自己的主张有错,特别是铸造银元之法,肯定是对的,只不过应该有什么地方自己没有考虑到。

  魏广德早就发现,大明财政收入并不是如后世所说年入二三百万两银子,算上实物至少有两、三千万两,只不过其中大部分为实物,金银比重很小。

  而且银元也不一定是足额一两重,可以只有十二、三钱重量就够了,抵作一两使用。

  要知道,以前的制钱都不是纯铜制造,而是铜合金,是要参杂其他金属在其中。

  而面对通缩则办法不多,大多只能靠增发货币和吸引外资等方式缓解,主要还是靠自身经济发展走出困境。

  虽然魏广德一直在做这个事儿,那就是他们运出去的商品多用金银和铜钱采购,而在倭国时交易收回除了倭国特产,剩余就是白银和铜料。

  早在成祖朱棣时期,就开始了郑和下西洋的大规模航海探索,可以说,明朝到中期以后,已经与世界经济的连接越来越密切了,也不能再被完全定义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路线了。

  张居正迟疑着说道。

  因为明朝不可能通过像印纸币一样的方式来增加货币的供应,因为白银是不可再生的,大明自产不多,主要靠外部输入。

  后世对经济过热,严重通货膨胀还有各种限制办法,如提升利率、减少贷款等方式,让市面上热钱减少为经济降温。

  在明朝中后期,白银就已经成为了欧亚大陆最重要的交易货币,因为各个国家的商人在一起互相贸易,互相做买卖,大家肯定需要达成共识,选出一种货币作为全球流通的公认货币,而这个公认货币就是白银。

  明朝自开国以来,虽然一直是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路线,但这只是笼统的解释而已。

  而最大的危机还在于,一旦大明不能吸收足额的白银流入,则在国内可能就可能形成经济危机。

  但是要做这一切,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朝廷能受到足额的银锭,把这些银锭熔炼成银币。

  魏广德知道这几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大明会接收海量的白银,这些白银会流入国内充斥城镇乡村,所以张居正的担忧其实根本不存在

  不过这些话,他也说不出口,毕竟如何得来的消息,可不便相告。

  想到金价,还全托了先前吕调阳提到夷人用白银兑换大明的黄金这事儿。

  但在银本位制下,明朝政府不可能像如今的央行一样,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来缓解危机。

  明末财政崩溃时,恰恰是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时期,就是著名的“三十年战争”。

  这场战争是由欧洲新教与旧教两大阵营爆发的战争,而且战争一打就是三十年,这期间欧洲对白银需求量激增,自然无暇顾及与中国的贸易。

  当时的明朝正处于物价上涨、白银价格下跌的通货膨胀期,白银的需求量激增。

  在此以前的大明户部收入是大量的实物加一定的金银和少量的宝钞存在,按魏广德的意思,实物特别是粮食只保证朝廷需求和一部分应急粮外全部折银运抵京师。

  当然,这其实也有朝廷的利益在其中。

  等大明白银充斥以后,金价必然大涨,届时是否还有大量金银流入,就看大明商品在海外的市场如何。

  若是大明这边的金价超过十两银子,怕不会形成大明白银外流的局面,人家下次就会带着黄金来采购商品,临了换走白银。

  大明这边实行银本位货币体系,白银大量流出一定会影响到经济,造成税赋减少,难道那时候又改成金本位?

  魏广德回到值房琢磨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还得好好想想,不过这不影响他给家里写信,把收到的银子换成金子储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99txt.cc。久久小说网手机版:https://m.99txt.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